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
改革我国环保管理体制
(2015年10月26日)
关于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、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解决资源约束趋紧、环境污染严重、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,必须采取一些硬措施,真抓实干才能见效。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、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,就是一项硬措施。这就是说,既要控制总量,也要控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、水资源消耗、建设用地的强度。这项工作做好了,既能节约能源和水土资源,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,也能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,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绿色水平。
关于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。
关于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检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。
保护生态环境应该而且必须
成为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
(2016年8月24日)
现在,我们已经到了必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的时候了,也到了有能力做好这件事情的时候了。一方面,多年快速发展积累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十分突出,老百姓意见大、怨言多,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不仅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,而且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民生问题,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好。另一方面,我们也具备解决好这个问题的条件和能力了。
树立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强烈意识
(2016年11月28日)
生态文明建设是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和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。
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,尽快把生态文明制度的“四梁八柱”建立起来,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、法制化轨道。
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
(2017年5月26日)
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,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,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,坚持节约优先、保护优先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,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、产业结构、生产方式、生活方式,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,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。
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,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。
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,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。
要充分认识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、紧迫性、艰巨性,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加快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、约束和激励并举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、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绿色行动体系,加快构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、环境质量安全底线、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,全方位、全地域、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。
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6点重点任务。
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,二要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,三要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,四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,五要倡导推广绿色消费,六要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。
弘扬塞罕坝精神
(2017年8月14日)
55年来,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,在“黄沙遮天日,飞鸟无栖树”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、甘于奉献,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家奇迹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铸就了牢记使命、艰苦创业、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。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,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。
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,弘扬塞罕坝精神,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一代接着一代干,驰而不息,久久为功,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,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,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、山更绿、水更清的优美环境。